P13 1

重新倚靠主找回幸福美滿的家。受訪者提供

上淡江建築設計系後,上了幾年課才發現學校教的跟想像中有很大落差;但建築系學業壓力大,要讀五年,如果被當掉要讀六年,讓他終日戰戰兢兢。除了擔心課業跟不上同學,他還得打工分擔家中經濟。大二暑假那年,他因打工扛重物,導致嚴重的坐骨神經痛,在身體、學業的雙重壓力下,每學期成績都低空飛過。

 說起信主的經過,林裕國說,從小他就很獨立,什麼事都靠自己,也常思考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當時他有位同學,現在是公司副總,信主後有了極大改變,參加團契、到處傳福音,這讓他很好奇。有次聽到這位同學和其他人辯論,在基督裡有永遠的愛,「真的嗎?」他第二天就去參加佈道會,想不到立刻就信主了!他學習遇到困難就禱告,也參加團契。靠主保守,大五時大家都在做畢業設計,他選擇寫畢業論文,還得到第二名的殊榮,身體也逐漸好轉。

■僕人式領導 改變公司文化

由林裕國與夥伴創立的「李林設計顧問公司」,成立於民國八十年,在業界享譽盛名。從辦公大樓、商業空間、廠辦、高級住宅的空間規劃、室內設計等,都是李林設計專長的服務項目,每年有上億的營業額。

有閃電、聲音、雷轟從寶座中發出;又有七盞火燈在寶座前點著;這七燈就是神的七靈。

專業要起來孩子求台灣要翻中

寶座前好像一個玻璃海,如同水晶。寶座中和寶座周圍有四個活物,前後遍體都滿了眼睛。

        事業中有恩典

第一個活物像獅子,第二個像牛犢,第三個臉面像人,第四個像飛鷹。

靈命文化要成漲

這羔羊前來,從坐寶座的右手裡拿了書卷。

商業空間孩子求恩典這智慧

他既拿了書卷,四活物和二十四位長老就俯伏在羔羊面前,各拿著琴和盛滿了香的金爐;這香就是眾聖徒的祈禱。

易夢求主開啟

他們唱新歌,說:你配拿書卷,配揭開七印;因為你曾被殺,用自己的血從各族、各方、各民、各國中買了人來,叫他們歸於神,

失綿坐骨神經近視要醫治

又叫他們成為國民,作祭司歸於神,在地上執掌王權。

孩子求創意

我又看見且聽見,寶座與活物並長老的周圍有許多天使的聲音;他們的數目有千千萬萬,

孩子求智慧治理

大聲說: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

以上禱告奉主名阿們

■成績吊車尾 建築夢碎

 一九六一年出生的林裕國,來自花蓮鳳林,父親有六個兄弟,光復後才從雲林遷到花蓮,是道地的鄉下孩子。他是閩南人,住在客家村,自幼在傳統信仰家庭長大。他回憶小時候跟爸爸講客家話,爸爸卻用閩南話回答他,回想起來就覺得有趣。他自嘲不愛讀書,成績常在吊車尾中驚險過關。

■誤打誤撞 走上創業路 

 退伍後,他到姊姊的貿易公司上班,工作半年因為不適應家族企業文化決心離開。他禱告求神開路,拿起桌上報紙,看見有間室內設計公司徵人廣告,就去應徵,意外被外商公司錄取。這間公司擴張他的眼界,讓他對建築有了不一樣的想法,他決定四年後一定要自己開公司,這個願望提前實現,三年後,就自行創業了。

 創業初期他一心想賺錢。第一年賺了六十萬,第二年賺了一百萬,在追逐成功的過程中,雖然遇到困難會去教會,也敬畏神,仍用人的方法來做事,喝酒、應酬、打牌樣樣來。不擅交際的他,對教會弟兄姊妹的愛始終存疑,遇到陌生人會害怕,跟客戶簡報時還會結巴、滿身大汗,半夜常被惡夢嚇醒,哪裡相信有不求回報的愛?

 遠離神,生活次序也亂了套,睡眠品質不佳導致早上起不來,中午到公司又想打電話四處找朋友吃飯,下午洗三溫暖,工作到凌晨才回家。假日則在打牌中度過,日復一日也不以為意。面對歡場邀約與教會聚會,內心雖不斷掙扎,最後仍選擇吃喝玩樂,沒去聚會,以逃避許多的現實壓力。

 家庭也因他的大男人主義、不體貼,導致夫妻關係緊張,甚至鬧離婚。但他極愛妻子,回想當初在花蓮美崙教會結婚,他已在神面前立約,要照顧妻子一輩子,因此一心想挽回婚姻。特別是加入全福會後,經歷神同在的平安喜樂,弟兄們的禱告讓他感動落淚,也卸下心頭的重擔,他認罪悔改,恢復親近神,夫妻關係也逐漸好轉。

 

 當公司到了一定規模,營業額卻始終維持二億,很難突破。他讀了格林利夫《僕人式領導》一書後,相當認同書中所寫由下而上的管理策略,應該在公司建立一個平台,讓員工得到最大發展,並感受家的溫暖,他決定把信仰帶到職場。

 他去上一位教會弟兄的課,上課前要簽承諾書,把夢想寫出來,還要思考公司的文化。他坦言,從沒想過公司文化。當他被問及「希望以後在自己的墓碑上寫下什麼?」為之一震,思考自己在職場上為什麼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人生最大的意義,不就是成為別人的祝福?也省思過去曾在公司會議上,大聲咆哮「公司不做了」的錯誤。果然,當公司改變經營策略,更專注在專業表現上,員工改以互助合作做為衡量標準,營業額也開始突飛猛進!上帝真的大大祝福他的公司。

 回顧自已的信仰之路,林裕國坦誠走得跌跌撞撞,在二十四歲信主之前,他凡事靠自己,即便信主後,神離他仍很遙遠。在三十五歲至三十八歲這個階段,雖然有固定聚會,但專注在事業上,靈命進步緩慢。三十八歲之後,重新親近神,倚靠神,雖歷經重擔,卻在風浪中有平安。一向獨立的妻子,終於願意在他四十九歲那年辭去外商公司工作,回到家庭。他也整合許多資源,為妻子開了一間公司,兩人有了共同的聚焦,夫妻關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他感恩說:「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edraw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