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有理由不一定要解釋
剛開學,系裡有一位新進老師宣布喜訊,雖然包禮金是看交情,是個人的自由,但是依照慣例很少有不包紅包的。
可是這次因為有一資深的老師,並沒有和大家一起送禮,雖然表面上同事大多隱忍不說,卻常私底下議論紛紛,有老師認為他早結過婚,小孩也生過了,賠本的生意自然不肯做;也有老師認為他平常就節省,省下紅包也很正常;但我卻有另外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帶著學生搭捷運從台北到淡水,因為假日人多,很多人只好用站的。
門邊的位子坐著一位長髮女孩微低著頭,清秀的臉龐,一襲淡綠色長洋裝,把夏日擁擠的捷運點綴的十分清涼
到了劍潭站有個阿婆背了兩大包東西上車,滿頭大汗東張西望找位子,就站在女孩面前,女孩抬頭看了阿婆一眼,旋即低頭玩弄手上的皮包帶子,似乎沒有讓位的意思。
於是我便故意轉身問學生:「在車上遇見老弱婦孺要怎樣?」
學生馬上回答:「要讓座!」
我一向認為機會教育是很有用的,於是便用眼角餘光瞄向她,發現她將手上的帶子順時鐘纏啊纏,又逆時鐘的回復原狀,頭卻低的更低,但是還是沒讓位的跡象,像是作錯事的小孩挨罵,只是低著頭,卻不肯道歉。
到了紅樹林站,女孩起身準備下車,這一幕讓我終身難忘。
車門打開後,她跨出了右腳,左腳卻在離地後向外畫一個弧,才勉強跟上右腳。
女孩沒有回頭,只是低著頭,努力讓左腳跟上右腳,但是對他的誤會,我卻只能用眼光道歉。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人說明理由、解釋情況,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所以可能被誤解,會遭譏笑。
沒有讓位的女孩,怎麼跟陌生人解釋她的情況?
將心比心,我相信沒有包紅包的同事有他的理由,卻不一定要向我們解釋。
很喜歡這則故事,是因為它提醒了我--不該用自己的眼光和框架來看待世界。
很多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這樣或是那樣,或許自己本身是委屈的;可是多替別人想一想,自己的人生會好過一點。
我們沒有辦法對所有人解釋,所以我們做事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好。
但,只問良心真的就可以了嗎?
每每看到一些朋友彼此產生了誤會,看到一些朋友間的爭執,我都在想這個問題。
或許,好朋友間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好朋友間的體諒也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的體諒讓彼此間的相信不是盲目的相信,「我相信你不會是這樣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有好的理由!」
這是肥皂劇裡常見的對白,卻也反映出一些人生的道理。
於是,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我感覺可能會讓朋友誤會的生活片段,我也會在事後主動解釋。
因為瞭解,所以更能彼此包容。當我知道朋友的個性是如何,對於一些事情便更能淡然對待;當我知道朋友介意哪些事情,我也更能體貼他,不去做這些事情。
有些理由,我會解釋,我會道歉。有些事情,我無法解釋和道歉的,我會用笑容以待。
我相信真正的朋友會瞭解這個笑容的意義,然後等待著我的解釋。
別讓真正的朋友錯身而過,沒有人能真正懂你在想什麼,適時地解釋,是對朋友的體諒,適時地信任和等待也是
每一天都是特別的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學談話。那時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他在整理他太太的東西的時候,發現了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他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那是一條雅緻、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卷標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講到這裡,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去吃飯,不管家裡的飯菜該怎麼處理。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捱過去的日子。
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櫃裡了。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 “將來”、“總有一天”已經不存在於她的字典裡了。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可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