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對他說:「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9:24】「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約11:40】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能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

【來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葡萄成熟:走出逆境在乎順服環境

逆境,都有結束的那一天。我們常常以為,只有神才能改變逆境,但其實,改變逆境的關鍵卻在人自己手裡,因為所有不順心的環境都是神興起的,它不是倒楣,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功課,為要改變我們屬土的性情。

相片:葡萄成熟:走出逆境在乎順服環境

 

逆境,都有結束的那一天。我們常常以為,只有神才能改變逆境,但其實,改變逆境的關鍵卻在人自己手裡,因為所有不順心的環境都是神興起的,它不是倒楣,不是懲罰,而是一個個大大小小的功課,為要改變我們屬土的性情。

活出精彩: 每天是新的

純潔的靈魂,所有的東西都是純潔的。

主給我新心,眼睛所見都是神美意的。

每天是新的,求主給我新嘗試新開始。

百合花香: 執著向前!

朋友,你沒有錯,只是你的成功會挑起人心中隱藏的罪性。當你做一件對的事情,不一定會得到人的掌聲鼓勵;當你走在你的命定之路,也不一定會得到人的讚賞和肯定。你會因此而停滯不前,甚至放棄嗎?那麽,你將埋沒你的才華和潛力,一生都平淡無奇。

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乎他的才華,而在乎他是否執著,是否能認清自己被造的目的之後,就選定目標,執著向前。不在乎別人是否贊同,不期待別人是否鼓勵。你的執著追求會引來神喜悅的目光,祂將親自引導你,幫助你,讓你最終得到祝福,並能給予祝福。

更新和24小時

241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神分明與你同在,並要祝福你的人生。但是人們往往因為不能丟棄動機而不斷碰壁,頻頻發生矛盾和紛爭。矛盾是更新自我和擴大器皿的祝福的時間表。當你開始準備包容他人和超越矛盾的器皿時,出現在《使徒行傳》裡的使命之家(Mission Home)的祝福就會臨到。這祝福具體是怎樣來到呢?

1、顯出時間表的祝福

對得救的聖徒而言,聖靈引導和聖靈的作工一定會實現。而且,在享受以馬內利的奧祕之中定時禱告會成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從這時起,你會在獨處的時間和空閒的時間中享受禱告的奧祕,並會發現必須分別出一段寶貴的時間來集中仰望 神的理由。而且你還會找到 神賜下與人見面的理由,體驗到同心禱告的應允的時間表。

2、顯出屬靈祝福的恩惠

靠人的力量絕對解決不了的問題,基督解決了。若你發現這奧祕是最大的應允,你的眼、你的耳就會開啟,你就能看到現場中被遺棄的靈魂的痛苦,聽到他們的呻吟。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之所以 神給了我們能勝過撒但的權柄是最大祝福,是因為有肉眼看不見的可怕的屬靈存在—撒但。並且體驗到傳道和話語在現場裡成就的祝福。

3、初期教會應允的實現

當你走進 神的時間表開始享受捆綁黑暗的奧祕時,就會開始在現場裡,與 神所預備的為傳福音獻性命的三千門徒相見。並且明白 神要使用長執同工成就現場福音化的計畫,並開始會感謝。這時, 神會賜下屬天的五力(靈力、智力、體力、經濟力、人力)和聖靈充滿,引導你成為世界福音化的主角。

 

 

 

 

 

 

 

獨特性:孩子最大的財富 --- 黑幼龍

 父母總是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事,像:〝你去做功課!你不能看電視!〞但我們可

以把命令句改成問問題,例如孩子老是黏在電視機前,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跟他溝通:〝我們吃飯要選有營養的食物,你現在已經看一個小時電視了,你覺得什麼電視節目是有營養的呢?你覺得你應該看哪些頻道呢?〞

教養小孩真是說易行難,  也許你在書店可以買到十本、二十本怎麼教養出高EQ孩子的書,但自己做起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我在美國 2006 2 月號的《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關於〝愛情〞的專題報導很有感觸。有一個新娘要結婚了,但她希望每個來參加婚禮的朋友都能給她一個建議,告訴她怎麼經營美滿的婚姻,結婚後要如何才能幸福?

 雖然文章裏頭沒有寫最後新娘得到了什麼建議,但我自己開始想像,或許這位新娘打開信封,看到朋友給她的建議,她最大的感慨可能是:你們每個人怎麼說的都跟做的不一樣?當父母的也有同樣的感覺,我們可能買了很多教養小孩的書回來,但當自己要教養小孩的時候,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教養小孩其實和經營婚姻非常類似,結婚前覺得另一半跟自己個性不同,可以有互補作用,非常好;但結婚了以後想法變了,都希望改變對方,讓對方跟我們一樣,動不動為了疊棉被、擠牙膏的小事就可以吵翻天,甚至決定要離婚。

 陳之藩有篇文章寫道,美國和歐洲的教育家聚在一起,歐洲教育家認為美國的教育就像是在挖礦,把孩子切、割、磨變成一個寶石,就像許多拿到諾貝爾獎的傑出學者一樣。而歐洲的教育就像種花,教育人員做的是澆水、加肥料,讓種子變成它本來的樣子,無論是玫瑰、康乃馨、山茶花,他們都會細心呵護,讓每一株花朵都有自己獨特的模樣。這讓我想到臺灣的教育,不是挖礦也不是種花,而是塑膠工廠裏頭的射出成型,要求個個都一模一樣。

 教養小孩,學校雖然有責任,但父母的責任更為重大,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小孩跟別的小孩一樣,或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和自己當年一樣;我發現當我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其實原因往往是生氣他們沒有照我的話做,沒有跟我一樣,這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最典型例子。如果我們可以尊重每一個小孩,像種花一樣讓他們自然長大,尊重小孩,不要讓他們成為自己或別人的複製品,那父母也應該很欣慰了。

 媒體曾經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外國小孩比較有自信,因為他們的獨特性受到尊重,也因為父母採用鼓勵及讚美的教養方式。

 十幾年前,我在溫哥華遇到當地卡內基訓練的負責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八九歲時,爸爸常常會問他很多問題,凡事都會徵詢他的意見,例如爸爸會問他:〝我們搬到這裏來住好不好?我來這個教堂做牧師你覺得怎麼樣?〞他現在回想,一個八九歲的小孩根本不懂事,但爸爸問他問題、徵詢他的意見不見得是要他的答案,而是希望他能多思考,長大後成為一個有思考力的人。

 反觀臺灣,父母總是直接命令小孩,例如:〝你去做功課!〞〝你不能看電視!〞〝趕快洗澡!〞〝不要再上網了!〞但我們可以把命令句多改成一些問題,如果孩子老是黏在電視機前,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跟他溝通:〝我們吃飯要選有營養的食物,你現在已經看一個小時電視了,你覺得什麼電視節目是有營養的呢?你覺得你應該看哪些頻道呢?〞

 再舉例來說,父母常叫孩子趕快吃飯,孩子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要叫我趕快吃飯?其實父母心裏真正希望小孩趕快吃完飯的原因是,他們可以趕快洗碗;但如果換個方式,如同我們進行卡內基訓練時,會問孩子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有個孩子說,他想變成籃球職業選手,我們會問他:〝好,那要變成籃球職業選手要什麼條件呢?〞孩子回答:〝身體要強壯,要長得高!〞

 怎樣才能身體強壯,長得高呢?那就是趕快吃飯囉!

所以,問孩子問題可以讓他們思考,並引導他們自己找到對的答案,如果可以給孩子多一些思考空間,親子互動關係也會完全不同!

作孩子的朋友

  我現在又在四萬呎的高空。有人說現代的人要學會在飛機、火車、輪船、甚至計程車上交朋友,與他人溝通。因為我們有相當一部份時間用在旅途中。

 而我卻覺得自己很幸運。我常在旅途中寫些東西與朋友分享。在飛機上,沒有人來干擾,沒有電話,可以專心想一些事,尋找一些平常疏忽了的想法。像此刻,我最想跟你分享一些親子間的點點滴滴。

 記得上次與你談過父母與孩子間的三個階段:

 孩子在小學時期,父母是他們的玩伴。你上一次和孩子一起打球,看卡通、動漫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孩子唸中學的青少年時期,父母要作他們的朋友。(待會我們再談)。

 到了他們唸大學,或進入社會後,我們要當他們的顧問。我也有好多話想說。就留待下次吧。

 現在我迫切要跟你分享的是怎麼樣與青少年作 〝朋友〞。

 先問問我們自己最不喜歡跟什麼樣的人作朋友?那些高高在上,常常跟我們講大道理的人,那些常常教訓我們的人,絕對不會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躲他們都來不及。青少年更是如此。不幸的是,很多父母或老師剛好很會訓孩子。因此不可能作他們的朋友。

 青少年的朋友,特別是知音好友,一定會體諒他們的苦悶,了解他們的壓力。好比說,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抽煙了,我們會跟他說,我小時候也抽過煙,因為我很難拒絕同儕的壓力。

 青少年是多麼渴望得到尊重。而專注的傾聽常常能帶給他們寶貴的重要感。交心的朋友常是那些願意聽我們講話的人。尤其是帶著同理心的聆聽。但大多數父母只想說,不喜歡聽。

 青少年時期是性格形成的關鍵年代。可塑性最高。父母正好可以朋友的角色,幫助他們培養自信。充滿自信的性格會在他們未來遭遇挫折,陷入低潮的時候,激勵自信重新站起來,相信自己還很有希望。天知道他們未來有多少情況需要自信。

 我很想告訴你,我的孩子中學時我們就常打麻將,而且打得很認真,因為我們是朋友。他們乒乓球、撞球都打不過我。有一次老二連著被我抽了幾球,氣得對我吹鬍子瞪眼。我的女兒唸中學的時候,曾告訴過我她的一個同學憂慮得不得了,因為她的生理期已經過了好幾天了。我好珍惜這種只有好朋友才會有的信任感。有一次我們在海邊沙灘散步,我盯著一位泳裝女郎多看了一會兒,我女兒就用手肘捅我。這種感覺真好!

 能跟你談這些,不也是因為我們是朋友嗎!

《本文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成績不好」是激勵孩子的起點

 「我女兒筠珍很忙,除了小學的課業之外,她什麼都想要嘗試,要學鋼琴,做糕餅甜點,跳芭蕾舞,參加學校的合唱團、街舞團,以及學英文!媽媽也有求必應,一一幫她報名,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認真學,不可以半途而廢。

 她課外活動安排這麼多,會不會顧此失彼呢?當然會!有一次貪玩沒背單詞,所以在英文補習班考了零分,心情有點兒沮喪。後來我們就跟她講說: “喔!你知道你爸寫過一本書叫《最好的零分》耶!得零分有時候也有好處的!” 聽完我的話她馬上變得很開心,對英文的信心與興趣絲毫不受影響,後來跟夏令營的外國老師用英語溝通,同學還以為她是國際學校的學生呢。

 另一個父母應該經常用的卡內基的原則是: 給予他人真誠的讚美與感謝 。恰當的讚美就像一份禮物,像蜂蜜一樣甜蜜,可以讓子女去慢慢品嘗回味。

 有次我女兒回家很開心地告訴我,老師今天有特別讚美她,因為老師問大家:如果可以自己給自己取名字,你會決定取什麼?我女兒回答她想取 “黑立媛” ,因為這包含了媽媽和爸爸的名字,老師立刻稱讚她很孝順,因為全班只有她會想到父母。聽到女兒這麼說,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沒人教她這麼做,我相信這是家庭中潛移默化的氣氛。」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 CEO 黑立言,告訴我們他如何在孩子挫折時,仍然用開放的態度和孩子互動,這就是和孩子做朋友的第一步。

 所以,當我們面對兒女的教育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出孩子的優點,然後善加鼓勵,給予發自真心的讚美,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這樣他們各方面的表現都會很好。

 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戴爾o 卡內基認為,要贏得友誼及影響他人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句話對家人相處真是金玉良言,但卻知易行難!但對父母來說,當小孩遇到挫折時,用適當的鼓勵取代批評指責,可以給子女成長的力量,把學習上的挫折變為動機。

情商的重要 

  最近習近平對一群求職的畢業同學說,在工作中情商比智商還重要。不知道它會不會像 中國夢 一樣,再次掀起一片討論浪潮。

 我倒很想談談這是怎麼回事。

 約 20 年前一位哈佛大學的教授,丹尼 ‧高曼(Daniel Goldman)博士在他的著作 情緒智商 ”(Emotional Intelligence)中倡言,一個人未來的成功,百分之八十取決於他的情商(EQ )。智商(IQ)對他的成功只佔百分之二十的影響。

 他後來又在一次廣播訪問中說,這還只是針對工作而已。要是將家庭、生活的幸福也算在內,EQ 的影響一定更大。

 高曼博士不只是一位教授或研究員而已。他之前曾在紐約時報工作過十五年,作過各式各樣的調查、個案研究,從工商業界到政府、學界都有。他發現成功常常取決於人激勵自己(自信),激勵他人(人際關係)的能力。他的熱忱與態度控制更是自己快樂,與影響他人的關鍵因素。

 專業知識與技術呢?當然也很需要。就以醫生來說,他當然要能考取醫師執照,當然要會治療病痛。但從醫十年、十五年之後呢?這些當年同時從醫學院畢業的醫生,各人發展的狀況就各有所不同了。而造成這些不同的因素多半是 EQ。甚至連專門的醫術都受 EQ 的影響。因為你的態度好,人緣好,主治醫師更樂意教你。

 幾年前我有幸與嚴長壽先生一起在長三角等地演講。他語重心長的提到,今天社會上最需要的能力都是考試考不出來的。像熱忱怎麼考?聯考也絕對不會考溝通或自信。接著我就補充說,今天社會最需要的能力也是學校沒有教的,也是家裡沒有教的。那就是 EQ

 天下父母心。我們都希望孩子好,都希望把最好的,最有用的給孩子。能夠在他們青少年時期助他們一臂之力,能夠在他們的關鍵年代、可塑性最高的年紀,幫助他們增強自信,提昇溝通能力,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真的會讓他們終生受用。就像巴菲特說的,卡內基訓練改變了他的一生。

 暑假又快到了!我們可以去補習,可以去旅遊,但是,能將今年的暑假變成一個難忘的假期,一段多年後回想起來有一種慶幸感的時光,該有多好!

 窗外正下著大雨。祝福你與你的孩子。

父母親的多重角色

 其實我很喜歡雨。有時候是坐在窗前看雨,聽雨聲。有時候是雨中散步。整個中強公園一個人都沒有。這時候,我會想起一些平常很少想到的事。其中包括一些印象深刻的事,甚至有一點自鳴得意的事 …。

 多年前有一次在北京接受電視訪問。談到怎麼樣才能有更好的親子關係之類的事。當時我回答的三個重點,不知為什麼一直到今天都還記得,而且在演講時也常提到。

 我們怎麼樣才能跟孩子有更好的親子關係呢?特別是我們常早出晚歸,雙親都上班。回到家多半已經很累了。洗個澡,看一下電視,看看報,就什麼都不想做了。孩子呢?要做功課,要補習。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還能怎樣?

 我當時不知那裡來的念頭,回答他說: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當他的玩伴;到了孩子唸中學時,父母應當是他們的朋友;孩子唸大學或進入社會後,父母要作他們的顧問。

 我真的很喜歡這三階段論。但坦白說,要想作到相當不容易。

 巴菲特的兒子,彼特‧巴菲特有一次在接受訪問時說,小時候他常留意到別人的爸爸下班回家時,常常愁眉苦臉。累得不想說話。他卻記得他爸爸下班時常常很開心,面帶笑容。常常手上還拿著公事包,上衣還掛在肩膀上時,就會在前院草地上牽他的手,跟他說話,或跟他一起投籃球了。

 我不太相信巴菲特工作一直很輕鬆,或沒煩惱。他的工作壓力可能也很大。尤其是 40多年前他還沒那麼有錢,還不到呼風喚雨的年代。他為什麼能與其他需打拼的父母有那麼大的不同?他為什麼一下車就能和孩子玩在一起了。

 我們多麼希望自已也能像巴菲特一樣! 讓家人跟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特別是孩子!巴菲特是怎麼作到玩伴的?

 原來他有彈性;原來他會轉換角色。而且能快速轉換角色。從投資人、老闆的角色很快轉換成父親的角色。還要立即轉換成玩伴的角色。而彈性與角色轉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習,或練習才會的。

 上班的時候我們同時要擔任的角色可能有主管、部屬、同事、供應商、客戶 …… 能否在這些角色調整自如,不要一直停留在某一角色上,決定了我們有多快樂,工作有多成功。

 回到家以後呢(不幸的是有的人把上班角色帶回家了)?我們是父母、配偶、親戚,如與老人家住在一起,我們還要擔任兒女的角色。這些角色各有各的特質與特色。要能融入每一種角色,發揮那角色的價值,而且相當自然,還能樂在其中,真的很不容易。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接受卡內基訓練的時候,還感覺不出彈性的重要。對課程中角色轉換的練習只是覺得很好玩。後來看到很多人因這練習而起了改變。原來僵硬的、一板一眼的、冷漠的人,開始變得有笑容了,會跟孩子耍寶了,會喜歡動漫,成了電動遊戲(那時還沒線上遊戲)高手,我開始領悟到具有彈性的父親,才是最快樂的父親,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父親。

 你看,能作孩子的玩伴多好!很高興能隔著雨與你分享。

 「我女兒筠珍很忙,除了小學的課業之外,她什麼都想要嘗試,要學鋼琴,做糕餅甜點,跳芭蕾舞,參加學校的合唱團、街舞團,以及學英文!媽媽也有求必應,一一幫她報名,唯一的要求就是要認真學,不可以半途而廢。

 她課外活動安排這麼多,會不會顧此失彼呢?當然會!有一次貪玩沒背單詞,所以在英文補習班考了零分,心情有點兒沮喪。後來我們就跟她講說: “喔!你知道你爸寫過一本書叫《最好的零分》耶!得零分有時候也有好處的!” 聽完我的話她馬上變得很開心,對英文的信心與興趣絲毫不受影響,後來跟夏令營的外國老師用英語溝通,同學還以為她是國際學校的學生呢。

 另一個父母應該經常用的卡內基的原則是: 給予他人真誠的讚美與感謝 。恰當的讚美就像一份禮物,像蜂蜜一樣甜蜜,可以讓子女去慢慢品嘗回味。

 有次我女兒回家很開心地告訴我,老師今天有特別讚美她,因為老師問大家:如果可以自己給自己取名字,你會決定取什麼?我女兒回答她想取 “黑立媛” ,因為這包含了媽媽和爸爸的名字,老師立刻稱讚她很孝順,因為全班只有她會想到父母。聽到女兒這麼說,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沒人教她這麼做,我相信這是家庭中潛移默化的氣氛。」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 CEO 黑立言,告訴我們他如何在孩子挫折時,仍然用開放的態度和孩子互動,這就是和孩子做朋友的第一步。

 所以,當我們面對兒女的教育問題,最重要的是找出孩子的優點,然後善加鼓勵,給予發自真心的讚美,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這樣他們各方面的表現都會很好。

 卡內基訓練的創辦人戴爾o 卡內基認為,要贏得友誼及影響他人的第一條原則就是:“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這句話對家人相處真是金玉良言,但卻知易行難!但對父母來說,當小孩遇到挫折時,用適當的鼓勵取代批評指責,可以給子女成長的力量,把學習上的挫折變為動機。

 

神的心意實在美好

你相信,所有的環境都是神所安排的嗎?都在神的計畫中嗎?那麼,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美好!順境美好,逆境也美好;得尊榮美好,受貶損也美好;生也美好,死也美好...。朋友,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神要磨塑你擁有王的性情,都對你有益處,祂的心意實在美好!

葡萄成熟: 笑是良藥解開泠漠

笑使人解開泠漠。接納令人得喜樂。

蔭大道: 靈裡禱告

剛開始,我注重在感覺上,神也給很多的恩典:第一等候神,我看到異像,耶穌,我也常常感覺到神的同在,非常溫暖舒服,我感到祂的愛。過去我覺得神高高在上,因為這個感覺,我覺得可以這樣靠近神。

這些年來,我發現,神更是藉著我花時間等候神,祂來引導我對付我自己的生命。因為等候神,我慢慢信任祂,只要有任何感動,我就相信這是從神來的,我就按照感動去做,相信神不會讓我吃虧。這讓我受益無窮。

我活在自我中心裡面,遇到事情,我會覺得不公平,覺得是別人對不起我,都是別人的錯,我被錯待,我很容易反叛的心。

我與經理大吵一架以後,我很氣,等候神的時候,神讓我明白經理這樣做,是想省錢,只是她用了世界的方法,彎曲,只要我願意退一步,一切的紛爭就會消失。我不僅做了,表面上吃虧,但我發現,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一次等候神的時候,神突然在我裡面一個感動:你願不願意和她做朋友?因為我有一點怕她,躲避她,因為她愛找人的麻煩,惹不起,還躲得起。但是因為這個感動,我對神說:我願意和她成為朋友。去幫助她,給她方便,需要什麼工作上的幫助,我也會去告訴她。她很感激我,很善意待我,講話溫和,給我帶雞蛋。

等候神,可以讓我走出自我中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看事情,就會理解別人的難處,神的感動,會讓我們可以放下自己的权利,去做在神看來是對的事情。

雅歌書中提到:「願祢吸引我,我就快跑跟隨祢。」(歌一4),這是愛的追求

,也是愛的跟隨。「以諾與上帝同行,上帝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五24),這是愛的同行,也是愛的同在。願我們都能追求愛(主自己),並且為愛而活。

你們要追求愛

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1

「你們要追求愛」(Follow way of love),愛是一種跟隨的過程,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基督徒一生都行在天路歷程中,當我們跟隨基督的腳蹤行時,我們就是走在十字架的道路上,除非我們能經歷與主同釘死、同埋葬、同復活,否則我們永遠不會明白加略山的愛。

神光焦點: 互相包容得共識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逄何必曾相識。

難得在基督認識,互相包容得共識。

相片:神光焦點: 互相包容得共識

將信心與信賴放在神,懷抱信念、活出信心與期待。

把一切交托給神,神將實現你懷抱的信念、信心與期待。

聖經

馬太福音 19 : 26

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讚讚   推廣 分享生活困窘時,接受饋贈是一種福氣;生活寬裕時,饋贈他人是另一種福氣。凡蒙恩的人,都得學習盡力去扶助軟弱的人。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17-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edraw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