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阿感謝讚美你持續交託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16:5)

 

禱告:

神啊,我選擇投靠你求保佑我。我選擇讓主耶穌成為我個人的救主;我不在耶穌以外尋求好處。我選擇與神的聖民一同經歷神的信實與美善。金錢、資源不是我生命的主,我選擇以全人、才能、金錢、資源來榮耀神。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求神指教我如何工作、投資,當我走入岐途時,求聖靈在我裡面指教我。我將耶和華常擺在我面前,因神在我右邊,我便不致搖動。因此,我的心歡喜,我的靈快樂;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

我大姐路得在早上一度没血壓没心跳、需用cpr及插管、她在與生命博鬥、我們手牽手心連心守望代禱、主必医治她的!

晚上8:10她再次進入加護病房、大姐情況没改善、因敗血症休克、腹中有極強細菌在攻擊侵蝕她的身體及血液、打了太多抗生素、全身腫脹。。。主阿,求祢憐憫大姐、求主医治她、使她存活、在世足享長壽、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祈求、阿們!

主阿感謝讚美你

【耶31:3】古時耶和華向以色列顯現,說: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

【約3:16】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弗3:18-19】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並知道這愛是過於人所能測度的,便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約一4:9】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約一4:10】不是我們愛神,乃是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約一4:16】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

進入內室關上門,與神相交,會得到一個很大的報答,就是不知不覺你對神有說不出的信心。無論遇到經濟上的困難、生病、環境的不容易,你對神就是很有信心。即使你禱告,雖然事情沒有一點影兒,可是你已經知道神會垂聽,你就是知道神很愛你,你對祂很有愛的信任。

請繼續向前邁步

信主,只是向天路歷程邁出第一步,但為甚麽許多基督徒以為大功告成,等著花轎坐上天堂呢?他認識為他而死的耶穌嗎?他明白天父的心嗎?

永活的神,不在宗教的教義和規條裡;聖靈,會親自將一切屬天的奧祕開啟在人心裡,讓人看到那看不見的世界,感受到神浩瀚溫暖的心。朋友,信主,不是起點,請不要在此停滯不前;你要繼續追求被聖靈充滿,那麽,你就窺堂入室,讓你的天路歷程從此處開始。你的前面還有一條漫長的路...

朋友,藉著聖靈,你會更認識耶穌;藉著耶穌,你才能走上永生之路!請繼續向前邁步!

不同角度,不同心情

有一天甲、乙兩個婦人在聊天。

甲婦人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乙婦人嘆息的回答:「別提了,真是不幸喔!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得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

 

甲婦人又問道:「那你女兒呢?」

乙婦人高興的回答:「她可就好命了,她嫁了一個體貼的丈夫,不讓她做家事,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

‧同樣的情況,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趣味故事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處在對方的角度看一看,很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可以有更多的愛心。

 

周六一大早,還在賴床,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清夢,原來是媽:「中午要不要帶孩子回來吃肉羹?」

「可是我答應孩子今天去麥當勞吃早餐耶!」

「把那個錢省下來啊!開車回來才十分鐘。」

我心裡想:孩子一定喜歡吃漢堡,不要吃肉羹。

果然,在我猶豫時,老大、老二一個搖手、一個做拜託狀,大家都期待一周難得一次的早餐會。

於是我告訴媽:「等我們討論好再打給妳好嗎?」

媽有點幽幽地回:「好吧!」

電話一掛,孩子們同聲說:「不要啦!我們說好去麥當勞的。」

我告訴孩子:「外婆的目的根本不是要我們去吃肉羹,她是想看我們。」

老大說:「可是我們上星期不是才回去給她看過?」

我知道單以這個理由要更改原計畫有點不合理,便告訴孩子:

「有一天我老了,也會打電話給你們說『兒子啊!要不要回來?我烤了蛋糕哦,帶孩子回來吧!』

如果兒子回答我『蛋糕到處有得賣,我今天沒空啦!』那我會很傷心。」

四歲的小女兒馬上說:「我不會。我會說好。」

結果我們協議,早餐照原計畫,晚上去外婆家。

媽媽知道了好高興:「那我晚上再煮肉羹。」

下午加完班,趕回家和孩子、老公會合,爸媽看到我們好高興。我們魚貫進入廚房盛肉羹,大人小孩嘰嘰喳查地聊天,媽媽開始訴說她的五十肩每天折磨著她。

我問她:「有沒有去做復健?熱敷?」

「有啊,都沒有用!」

於是,我深深了解到媽媽要的不是醫療資訊,而是兒女的關心。

走進廚房,看到一向愛乾淨的老媽心愛的鍋子蓋都沾了厚厚一層油垢,便用鐵刷用力把它們刷洗乾淨,一面刷一面想到:媽媽一定是沒力氣刷它們了。

她曾經用雙手一手抱我、一手拿鏟子炒菜,也曾用雙手刷遍家裡每一個角落。她那雙手還曾經握著汽車方向盤賺錢;她是台中第一位女計程車司機。

如今年紀大了,她的手累了,卻仍然忍著痠痛煮我們愛吃的肉羹麵、炒米粉,然後打電話叫我們回家。

我再忙再累,都要常常回娘家洗鍋子;也希望有一天當我年紀大了、手也不再靈光時,孩子們記得回家幫我刷刷鍋子。不要只關心小孩,有天我們也會老唷!

記得在花蓮門諾醫院長廊上看見的宣導海報:「記得寶寶是一歲又第幾個月長第一顆牙齒,卻不記得父親最後一顆牙是什麼時候掉的。」

‧孝順不只是對自己的父母長輩,對另一伴的父母長輩也應當孝順,畢竟將心比心,希望另一伴能孝順自己的父母,那自己當然也要孝順另一伴的父母。

而孝順的本意在於身教重於言教,與其一直告訴子女長大要孝順,倒不如自己帶著子女好好的孝順父母,有一天,我們也會成為盼著孩子早日回家的父母。

求主開道路理想達到。審查動機心單純

眼睛的單一,還包括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心靈的眼睛要單一。這是指我們平常的動機,無論作什麼,要小心審查我們自己的動機,是否常有私人的意思。

我們應該學主耶穌的榜樣,他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來107),這就叫做單一。明白神的旨意,要有一個單一的眼睛:「主啊,我活在地上的一生就是為要照你的旨意行;所以不要照我的意思,乃是要照你的意思。」這樣的人,神必會讓他明白祂的旨意。除非我們立定心意要做一個這樣的人,否則一生的道路中有那麼多複雜的事情要作決定,我們又怎能明白神的旨意呢?

我立志成為作鹽作光的人,

用耶穌開朗的心去關心人,

把仁愛和真理介紹給別人神給你夢想

 

不要放棄神給你夢想,

要全力努力以赴尋求,

 

耐心等待神

朋友,在任何情況下,請都不要氣餒,只要學好神給你的功課,只要的時刻,只要相信神會給你撐腰,凡事相信,凡事忍耐,凡事依靠,凡事盼望!神所命定的美好結局就一定會來到

主都為我們量好了,求主使我們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乃要照著神所分給各人信心的度量,看得清明適度。為病人禱告的學問

為病人禱告大概是基督徒最常做的事情之一,但也是最困擾的事情之一。

每一個為人禱告的基督徒都希望對方痊癒,不管對方是不是基督徒,因為生病之苦,每個人感同身受,但是有可能治癒率百分之百嗎?

當然不可能!

不要說世上的神醫,就算是公認有醫病恩賜的人,也不可能醫好每個病人,不然他就是神。

所以,只有耶穌的治癒率是百分之百,因為他是神。

但是;請注意,當病患門庭若市的時候,耶穌反而選擇離開,這是一件值得基督徒深思的事---也就是我們不要把「醫病」看得太重要。

千萬不要誤會說「醫病不重要」,除非您沒生過病,否則,我們都會同意病得醫治是多麼要緊的事,要緊到耶穌用醫病作為傳福音的方式。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耶穌不是以醫病為目的,因為耶穌是救主,不是醫院的醫生。

醫生的使命就是把病治好,救主的目的是救贖人明白受造存在的目的,並且脫離罪的轄制,所以耶穌可以把醫病作為救贖的管道之一,但是不會把醫病視為目的,這也是為何耶穌常常吩咐病人不要到處去說,不是耶穌低調,而是「焦點會模糊」,當耶穌發現群眾對他有目的(不管是醫病或是吃餅得飽或是想看神蹟),他就會離開,這是非常好的榜樣(我們是發現群眾對我們有期待,就在「呼聲很高」的聲勢下慷慨激昂上十字架),所以馬可福音記載耶穌醫好彼得岳母的熱病以後,聲名大噪,很多病人來抽號碼牌,耶穌卻天未亮就到山上去禱告,門徒大清早急尋耶穌,說病人已經滿號了,耶穌卻說,往別地方去傳道,因為焦點模糊了。

這是一段重要的記載,因為「耶穌不怕讓人失望」,這一點卻是很多基督徒為人禱告的罩門。

我們為人禱告時很怕對方與家屬失望,所以自己壓力很大。

對誰失望?首先是對上帝失望,覺得不靈驗,其次是怕對自己失望(尤其禱告者是牧師的話),但是;耶穌卻不是這樣。

我們為病人禱告以前要先認清四件事:

1. 「把病醫好」是醫生的事

2. 「照顧病人」是家屬的事

3. 「面對疾病」是病人的事

4. 「支持病人」是朋友的事

瞭解這四點以後,我們要先搞清楚自己是誰。

如果你是動刀的醫生,總不能為病人禱告,然後開得亂七八糟。

如果你是家屬,總不能為病人禱告,然後讓護士照顧。

如果你是病人,總不能把生病搞成大家的事,卻不好好面對自己為何生病以及如何從疾病中學到功課。

如果你是朋友,請不要禱告以後一直批評醫生跟醫院很爛,然後八卦家屬不盡責。

基督徒去為病人禱告,通常是「朋友」,這時候,請遵照聖經用信心為病人祝福禱告,不是相信「病一定會好」而是相信「神要在整個過程彰顯祂的心意」,這就是一種「支持」,如果你把它當成一種「醫治」,壓力會很大,因為你在乎「有沒有用」,然而我在教會幾十年,可以很清楚跟大家說「治癒率」不高,所以病得醫治才會變成「見證」,如果治癒率很高,教會非常樂意取代健保局跟各大公私立醫院。

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可以禱告就輕看上帝賜下的醫院系統,基督徒可不是「反智份子」。值得慶幸的是,儘管治癒率不高,但是美國做過調查,高達70%的病患肯定禱告的意義,認定禱告是痊癒過程很重要的一步,因為禱告讓我們知道「如何面對疾病」。

病人一定希望禱告有效,這是人性。

代禱者千萬不要隨之起舞,許多人都是大病一場以後,人生才翻轉。

我們不是上帝,不要輕易斷言得病原因,不要輕易宣告病得醫治(可以祈求,但是不能任意『宣告』,現代基督徒往往讓宣告變得很廉價)

「大有信心,火熱代求」認真做個代禱者,但是不要角色錯亂,畢竟:我們不是醫生更不是上帝!

 

 

 

 

 

不要再聽信消極的言談了!那是仇敵的技倆,是火燒的箭,是撒但的試誘、題議、懷疑、問題、謊言和攻擊。最糟糕的是:傳播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們需要拿起信的盾牌,抵擋那惡者火燒的箭,使我們在爭戰中站立得穩。

一起呼求主吧!我們能靠主得勝!『哦~主耶穌!哦~主耶穌!哦~主耶穌! 』水深之處(水深之处)與楊明明"但恩典賜給我們各人,是照著基督恩賜的度量。" 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redraw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